分类: 写作

用文字来记录

  • 情书一

    情书一

    李德明蓬头垢面地从床上醒来,这时候的阳光从破旧的木窗框里直接照进来,透过窗往外看去,有个电线杆非常明显,正好在窗边,被电线和网线扎的千疮百孔。

    洗漱完的李德明从二层下楼来,整个楼道都回荡着人字拖拍打台阶的声音,他手里的黑色垃圾袋已经有几个口子,但没完全裂开,被卫生纸堵住了。

    门口就是垃圾桶,李德明顺手一丢,那袋垃圾在空中撕出一条缝,恰好垃圾砸在了垃圾桶浑浊的外框上,洒了出来一地的白色纸巾,卷成一团又一团,有些已经泛黄了。

    春天的冷风吹得他打了个喷嚏,不知道是短袖太单薄还是因为风中的花粉闯入了他鼻孔里,沿着楼下走去要经过一座恰巧能通一辆车的石桥,桥下的水是墨绿色,仿佛藏着几十年的污垢,伴着春风散发着阵阵腥臭味,李德明擤完鼻子后味觉异常灵敏,这腥臭味让他不禁吐了口痰,仿佛从鼻子里吸进去的臭味就随那一口排出体外来了。

    包子铺就开在桥的另一头,李德明看到掀开蒸笼后的热气便加快脚步迎了上去。

    “老样子,老板!”

    “好喔,明卵!”老板笑着把蒸笼放好,撤了个白色小袋子开始装包子。

    “是不是带户口本出去办事?”老板娘咧着笑脸指了指李德明裤子口袋。

    “嗯?嗯……”李德明疑惑了一会应道。

    “钱转过去了!”他一只手伸手去接过包子,一只手把手机转账页面给老板娘看。

    老板娘这会儿正背着身装豆浆,象征性地回头看了一下“好,好……”

    “支付宝到账5元”播报机里这会传来了到账的提醒。

    李德明往前走了走,往一个小巷子拐了进去,走到了另一条街,然后在一栋别墅前徘徊着,一只手时不时咬两口包子,另一只手拿着手机打起语音电话,响了两声就被挂断了。

    这时阳光正好照着别墅围墙上的三角梅,这一排的别墅只有5家院子里没有种三角梅,长势最好的是沿拐角的那家,玫红色的花爬满了铁栅栏,远远望过去像一堆街角的垃圾袋。

    五分钟后别墅的大门打开了,一个精瘦的青年抱着篮球走到院子里,刚才还在愣神的李明德转过身面无表情地说:“搞快来!”

    那个精瘦的青年笑嘻嘻地打开别墅大门,把篮球在街道边拍了两下,一边运球还说着“明哥,搞定了吗?”

    李德明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对着的卡片,里面除了写满的纸以外,还有一个粘贴的二维码和两张照片,一张是这个少年的,另一张是一个女生,头发长长的,穿着校服,面带微笑,瓜子脸大眼睛,肤色被PS修的特别白,应该是校牌上的证件照。

    “给你。”李德明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卡片往青年递过去。

    青年停下运球,用膀子夹住篮球,笑嘻嘻地接过东西,“哇靠,牛逼!明哥你还真会做这种情书啊!”

    “那我回去打游戏了!”李德明转过身头还朝着青年,直到听到青年的“好”,才完全背过身去往回走。

    青年把卡片装进口袋,朝着已经走出几米的李德明喊:“真不一起去打球啊?”

    李德明没有回头,抬起一只手招了招手,然后放下手掏进口袋,一边走一边把手机拿了出来。

    点开手机微信,上面最新的记录还是那条语音消息,微信头像是一个Q版的科比,李德明点开头像,把微信备注从“宝贝刘俊”改成了“刘俊”。

  • 人生的目的不是深刻,而是此刻

    人生的目的不是深刻,而是此刻

    在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书中,作者提到“人生很简单,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。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,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。”我颇为认同。

  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逐渐拾起一种“为此刻而活”的心态,把线性的事情都分散成了一个个点,用此刻的“点”来连成人生的“线”。

  • 自卑的人亦是变相自负

    自卑的人亦是变相自负

   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,那些自卑的人都是在用“弱势”强化自己,他们给自己定下永远达不成的目标后,苟且地活着,他们嘴里可能不说,但是心里总会想着“如果我跟他一般如何如何,我也能如何”,换个角度看看这种心理想法,你不觉得这样思考的人,其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吗?

    所以我断定,自卑人亦是变相自负的。

    关于自卑的定义,相信大家都已经熟知并感同身受了,自卑来源于各种人际关系,任何存在一个人以上的场合,包括想象中的一个人以上的场合。

    说到自卑,其实我更想结合“自责”来一起说,当然不是网络用语“紫啧”,文学里做作的时刻不在这里。我有个朋友,他做事没有太多的方法,凭借着自己积累不足的经验和“天马行空”的想法来处理人与事,但在每次伤害到他人或者捅了大篓子之后,总会跟当事人或旁人道歉,一边用拙劣的措辞表达自己的歉意,一边嬉皮笑脸地假装不在乎。这样的自责,仿佛就是在宣告“我已经对自己的错误做出了宣判,你大可不必再来数落我一通,否则就是你小心眼了哦!”,长此以往,我这个作为朋友的朋友,也就不对他抱有更多的期望了,他也确实没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提供太多实质性的帮助,即使是探讨观点也不能。

    如果你听了关于我朋友的做法,应该也能联想起身边的其他人。自卑是自责的一种心理表现,而且是能被身边关系网的人在耳边提及的状态。

    “我生长在农村,家里条件不富裕,很难跟大学里那些‘都市丽人’做关系要好的朋友,跟他们相处我总觉得低人一等。”

    你是如何想象这句话传达的意思呢?如果你富有同情心,可能会觉得“没有关系,我们不会因为你的出身就对你另眼相看”,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,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思考,他这句话是否可以说成“如果我长在大都市,我就要跟‘都市丽人’们成为好朋友”?

    其实自始自终,自卑的人的关注点都是在自己身上的,这与自负的人的关注点如出一辙,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群人,不同的是,自卑的人是用自己的“不配得感”来绑架他人,为自己出现的各种问题找一个理由,以求心安理得;自负的人是用自己的“优越感”来奴役他人,为自己完成的各种事情添一道笔墨,企图将其他人比下去。

    把“自卑”的能力去掉后,你便会多出许多力量,勇敢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责任,而不是一味地推给那些本就存在差异的客观条件,这样终会成长为一个悦纳自己并具备目标感的人。

  • 0.1克黄金

    0.1克黄金

    纯粹的黄金,不掺杂任何的杂质,可以被锻造成为任何模样,任何闪闪发光的模样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成为0.1克的黄金,我是这么认为的。

    在儒家圣人的思想中,圣人之所以是圣人,是因为他有非常高的道德水准,而不是因为他有各种奇思妙想的理论,可我们身处的世界,很难有人能做到如黄金一般的纯粹,基本都是如同铁、铝之类的掺杂着其他的东西。往往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接近真实世界的,每个人的特质都是铅和钠又或者是银的组成,有的成分多一些,有的则少一些。可那弥足珍贵的金元素,竟是不可或缺的。

    物质的角度来说,稀缺的往往成为珍贵的,人们往往展示出自己最闪耀的一面来凸显自己的价值,比如项链的吊坠用纯金打造、海归“镀金”后回国等。

    但是,往往衡量价值光看物质成分是不够的。

    与我交好的一位女性朋友,在选购配饰来提升自己形象气质的时候,除了一开始就要求的“含金量”以外,还热衷于分析每一样配饰的造型,太土的、过时的、不符合眼缘的都要排除在外。

    之前工作的地方,有个其他部门的领导在招聘员工的时候,除学历之外,也要通过非常专业的入职考核对每一个新员工做能力评估,而这些人也已经都是符合年龄、性别、工作经验的要求后才能到这一步的。

    通过人生中不同经历的“锻造”,我们把自身“熔合”成现在的自己,在这个过程里学着摒弃低俗的、恶劣的,塑造美好的,闪亮的,在取舍之中完成并接纳。在社会的平台中,每一个人就仿佛是一件雕刻好的艺术品,有两两相契合的,有遗世独立的,更多的是普普通通庸俗的。

    即便如此,社会大买家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,挑选出自己能负担起的或者是自己所钟爱的商品。每个人都是社会大买家,每个人也都是商品。

    如果你现在是一把“铁剑”,请谨慎地在剑柄上端画上金色的龙纹;如果你现在是一支“花瓶”,请别忘了在瓶身下半部分署上鎏金签名;如果你现在是一顶“草帽”,请尝试着在边缘处编好一缕金丝。

    这0.1克黄金,将会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