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粹的黄金,不掺杂任何的杂质,可以被锻造成为任何模样,任何闪闪发光的模样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成为0.1克的黄金,我是这么认为的。
在儒家圣人的思想中,圣人之所以是圣人,是因为他有非常高的道德水准,而不是因为他有各种奇思妙想的理论,可我们身处的世界,很难有人能做到如黄金一般的纯粹,基本都是如同铁、铝之类的掺杂着其他的东西。往往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接近真实世界的,每个人的特质都是铅和钠又或者是银的组成,有的成分多一些,有的则少一些。可那弥足珍贵的金元素,竟是不可或缺的。
物质的角度来说,稀缺的往往成为珍贵的,人们往往展示出自己最闪耀的一面来凸显自己的价值,比如项链的吊坠用纯金打造、海归“镀金”后回国等。
但是,往往衡量价值光看物质成分是不够的。
与我交好的一位女性朋友,在选购配饰来提升自己形象气质的时候,除了一开始就要求的“含金量”以外,还热衷于分析每一样配饰的造型,太土的、过时的、不符合眼缘的都要排除在外。
之前工作的地方,有个其他部门的领导在招聘员工的时候,除学历之外,也要通过非常专业的入职考核对每一个新员工做能力评估,而这些人也已经都是符合年龄、性别、工作经验的要求后才能到这一步的。
通过人生中不同经历的“锻造”,我们把自身“熔合”成现在的自己,在这个过程里学着摒弃低俗的、恶劣的,塑造美好的,闪亮的,在取舍之中完成并接纳。在社会的平台中,每一个人就仿佛是一件雕刻好的艺术品,有两两相契合的,有遗世独立的,更多的是普普通通庸俗的。
即便如此,社会大买家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,挑选出自己能负担起的或者是自己所钟爱的商品。每个人都是社会大买家,每个人也都是商品。
如果你现在是一把“铁剑”,请谨慎地在剑柄上端画上金色的龙纹;如果你现在是一支“花瓶”,请别忘了在瓶身下半部分署上鎏金签名;如果你现在是一顶“草帽”,请尝试着在边缘处编好一缕金丝。
这0.1克黄金,将会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